铁炮台高清电影剧情介绍:
即使在“文革”中,所用之词也还是“学生”。无非前边加上“革命的”三个字。
“知识青年”一词的重新“启用”、公开“启用”,众所周知,首见于毛主席当年那一条著名的“最高指示”——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,很有必要。”[1]
于是一夜之间,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几届城市初中生、高中生,便统统由学生而“知识青年”了。
这几届学生当初绝对不会想到,从此,“知青”二字将伴随自己一生。而“知青”话题成为永远与自己们的经历自己们的命运密切相关的中国话题。
细思忖之,毛主席当年用词是非常准确的。在校继读而为“学生”。“老三届”当年既不可能滞留于校继读,也不可能考入大学(因高考制度已废除),还不可能就业转变学生身份,成了浮萍似的游荡于城市的“三不可能”的“前学生”。除了一味“造反”,无所事事。
“三不可能”的“前学生”,再自谓“学生”或被指谓“学生”,都不怎么名副其实了。
叫“知识青年”十分恰当。
区别是,“五四”前后,青年为要成为“知识青年”而由农村进入城市;“文革”中,学生一旦被划归“知识青年”范畴,便意味着在城市里“三不可能”。于是仅剩一条选择便是离开城市到农村去。情愿的欢送,不情愿的——也欢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