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现场视频高清剧情介绍:
(2)活教育的课程论。
针对传统教育过分强调课堂书本知识的弊端,陈鹤琴提出了“大自然、大社会都是活教材”的“活教育”课程论。他批评中国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教育观念,即“学生在学校肆业,称读‘书’。教师授各种学科,又称为教‘书’”①。结果是大家把“书”当成了唯一的教育材料,把“读书”和“教书”当成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。
陈鹤琴认为这种传统的书本主义教育,要么严重脱离了自然、社会和儿童的生活,把“学校”与“自然”“社会”隔离开来,学校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和自然界发生的现象持漠不关心的态度,学校完全变成了“知识的牢狱”。即使是书本材料反映自然、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内容,但由于其僵化的编写形式,以及与事实严重脱离的插图、文字,不仅不能给儿童准确的知识,反而给他们许多错误的观念和印象。因而也就极大地限制了儿童的视野,束缚了儿童的思想。
其实,书本上的知识固然有用,但它是间接的、形式化的,只有大自然、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,才是知识的直接来源。如果我们把书本知识当作唯一的学习材料,而忽略了这无限丰富的活教材,那就使儿童非成为书呆子不可。陈鹤琴认为,“活教育”应把儿童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人,它必须扩大儿童对自然、社会的了解,而这又必须以儿童兴趣和生活经验为根据。因此,“活教育”的课程就应“是把大自然、大社会做出发点,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、大社会去学习”,“去向活的、直接的‘知识宝库’探讨研究”①。奇妙无穷的大自然、大社会,比如四季鲜艳的花草树木、光怪陆离的虫鱼禽兽、变幻莫测的风霜雨雪、奇妙伟大的日月星辰等,比如家庭的组织、乡镇的自治、社会风俗的形成、国家的富强、世界的进化等,只有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、去研究,才能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真知识和真世界。例如,讲到鱼的时候,“就要让小孩子看到真正的鱼,让他们观察鱼怎样呼吸,怎样转弯,怎样浮游,让他们自己来解剖鱼体,研究鱼的各部”。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真实、可靠,而且还可以鼓励孩子的研究探索精神。